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空间。“书”的概念是从殷商时期出现的,而书斋作为一个读书的空间,在汉代就有了初始的模样。汉代的文人已经在房间中有意布置低矮的几榻等家具以及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到了唐代,书斋已经普及,文人阶层不仅热衷于在书斋创作,还为自己的书斋起斋号来寄托自身的情感。
绘画中的书斋是一个更为个人、理想的场所,画家通常将书斋置身于山野之中。在硕大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指甲盖大的小人,待窗看着窗外风景。一方草堂,一片山水成为了文人们最为向往的阅读之所。当然,在书房中的器物同样也能够体现出文人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端州的砚合,青瓷的笔洗,红木的桌几、德清窑的砚滴、湖州的笔,徽州的墨。闲来无事,折上一枝梅花,放在窗边,偶尔透过月光撒向书房白墙上的竹影。要是没有这些,也不是不行。
夏日树下寻觅一块方石,垫上一些茅草,一袭荷衣,一本书。闲时有书,无地不成书斋“斯是陋室”一方面在于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书斋”形象与古代对于阅读空间独特的审美意趣,另一方面也是在深刻思考在信息快速传递的当代,属于自身的阅读空间也在急刷缩减,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书斋”的当代意义。
详细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丽水路2239号
(深圳大学城内)
邮编 :518055
咨询电话:0755-88866634
投诉电话:0755-26032359
馆长信箱:director@utszlib.edu.cn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移动门户
Copyright © 2020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4209号